国际视野中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珍贵影像

 

 

 

 

 

 

 

自1994年起,上海音像资料馆就开始启动上海抗战历史影像特色馆藏收集工作,通过遍布全球的海外专业音像采集网络,在世界范围内搜寻与两次淞沪抗战相关的历史影像。经过近30年的采集研究,上海音像资料馆已成为目前国内收藏两次淞沪抗战历史影像最为丰富的专业音像机构。

 

 

 

 

 

 

 

 

 

 

 

 

 

 

 

 

 

 

 

 

 

 

 

 

一·二八淞沪抗战后的战场废墟

两次淞沪抗战是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上海城市中心及周边区域的重大战争,由于上海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地位,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国际社会而言,发生在上海的战争都是轰动世界的新闻事件,牵动世界局势的发展,这类重大新闻事件必然会受到国际各大新闻社的持续聚焦和报道,并向世界各地传播。因此在世界各地的音像档案机构中都可能留存与淞沪抗战相关的历史影像档案,上海音像资料馆的研究人员认为从国际各大新闻社的历史新闻查找线索,可能发现更多关于淞沪抗战的历史影像。

 

 

 

 

 

 

 

 

 

 

 

 

 

 

 

 

 

 

 

 

 

 

 

 

十九路军士兵在上海闸北巷战

上海音像资料馆对淞沪抗战历史影像的发现和采集,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方向性,对海外音像档案机构尤其是收藏了当年国际著名新闻社拍摄的新闻影片档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美国的赫斯特新闻、环球新闻、福克斯新闻,派拉蒙新闻,以及法国的百代新闻等,都在30年代持续拍摄报道了很多世界重大新闻。按照这个思路寻找海外采集线索,在200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上海音像资料馆的采集团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不仅在这些新闻馆藏中发现一批完整纪录两次淞沪抗战的珍贵历史新闻电影,还在美国的音像档案机构中发现了一系列30年代由美国电影工作者拍摄制作的关于淞沪抗战的纪录长片,面向美国民众宣传介绍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战争的艰苦历程,由于这些历史影像在全世界各地的广为传播有力地声援了中国抗战,这些影像资料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意义也更为珍贵和深远。

 

 

 

 

 

 

 

 

 

 

 

 

 

 

 

 

 

 

 

 

 

 

 

 

美国记者克雷·吉本斯在闸北的废墟上作现场报道

正是为了建立起真正具有特色的淞沪抗战馆藏,上海音像资料馆在淞沪抗战影像的采集源头上力求多元,以此构建起来的馆藏也趋于多元化。关于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既有来自中国电影人拍摄中国军队英勇抗击侵略的战地纪实电影,也有日本军方拍摄的战争宣传电影,还有英、美、法等国际新闻通讯社拍摄的新闻电影。多元的影像馆藏从战争双方以及国际社会的多重视野呈现“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历史面向,尤其是国际新闻通讯社拍摄的新闻电影,在当时已采取现场录音技术,透过电影的声光,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90年前发生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经历的战争创痛,造成城市倾覆,百姓流离,直击日军发动战争的非正义。

 

 

 

 

 

 

 

 

 

 

 

 

 

 

 

 

 

 

 

 

 

 

 

 

躲避战乱的难民

 

 

 

 

 

 

 

扫描二维码 关注SAVA官网微信
友情链接